最近在老湿,听一位小伙伴分享了他的经历,让我琢磨了好久。他说:“我可能就是个回避型依恋的sub!” 这句话像个小钩子,一下子勾住了我。
他联系了自己的成长经历——小时候父爱的缺位,可能塑造了他现在的某些性格特质,甚至是……嗯,那种有点特别的#XP(癖好)。在自我探索的路上,他发现自己不仅是DS关系里的sub,还叠加了一层“回避型依恋”的buff。
“回避型依恋的sub”?这个词组合起来挺新鲜的,对吧?虽然不常见,但仔细想想,也不意外。就像我之前聊过属性、人格类型会共存、甚至“扭结”在一起一样,sub的身份和特定的依恋模式(比如回避型)撞上,也完全有可能。
先聊聊Sub/M们常有的“心理共性”吧:
1. 安全感,极度渴望!很多Sub/M小伙伴内心深处,那份安全感是稀缺的。正因为缺,才格外渴望被稳稳地“控制”、被“ #圈养 ”,恨不得和在乎的人24小时绑一块儿。找到一个像壳一样稳固的归属,哪怕失去点自由,也比失去这个壳强百倍。
2. 被征服的快感?是归属感!别误会,不是说女生天生就爱被征服。现在讲究的是平等和选择自由。但确实有一部分人,不管外界怎么变,Ta们内心就渴望被占有、被征服,甘愿做那个弱的一方。对Ta们来说,被征服不是屈辱,反而是一种找到了家的感觉,一个安心“被囚禁”的地方。
3. 痛感?有点上瘾… 这个特征其实挺明显的。普通人躲痛还来不及,但有些人吧,天生就对痛感有某种奇妙的连接。这在Sub/M群体里,也不是啥稀罕事了。
那,啥是“回避型依恋”呢?它和Sub身份撞一起会怎样?这个词儿最早是心理学家Ainsworth在观察小婴儿时发现的。实验大概是这样:妈妈带着1岁左右的娃在一个陌生房间玩玩具,然后妈妈突然离开一会儿,再回来。
大多数娃的反应是:妈妈走了?哇哇大哭!妈妈回来了?又哭又闹往妈妈身上扑,好像在说:“你跑哪儿去了!吓死我了!”
但有一类娃,画风清奇——回避型依恋的娃。妈妈走了?他们好像没看见,该玩玩,贼淡定。妈妈回来了?也跟没事人似的,好像妈妈只是出门倒了杯水。
诡异吧?小婴儿离开妈妈不该是超级焦虑害怕的事吗?他们真没感觉?其实不然!仪器测出来,妈妈离开时,他们的小心脏也扑通扑通跳得飞快,压力激素也蹭蹭涨。他们心里也怕得要死,焦虑得不行,但就是……不!表!达! 把情绪死死摁住了。
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的特征,不表达,在亲密关系里在DS关系里也是如此。
但说实话,在DS关系这种极度依赖深度连接、坦诚沟通和情感流动的互动里,“回避型依恋”的模式,对自己和对Dom来说,都挺有挑战的。
想象一下:作为Sub,你内心渴望那份归属感和控制,但“回避”的本能又让你把真实感受死死锁住,不倾诉、不表达。Dom那边呢,可能完全摸不着头脑:“Ta到底需要什么?Ta满意吗?Ta难受吗?怎么一点反馈都没有?” 时间一长,关系就容易像卡住的齿轮,冷冰冰的,甚至陷入僵局。
回避型依恋的Sub如何自救:
1. 如果伴侣(Dom)有意见了:伴侣表达了不满或者需求,而你又想维系这段关系。别硬扛,也别完全憋着。试着找个平静的时候,用理性沟通打头阵。先跟伴侣聊聊:“嘿,我意识到我自己可能是回避型依恋,这让我有时候在表达上会有点困难。我其实很在意这段关系,我的期待是XXX…” 让对方先了解你的“操作系统”,这能减少很多误解。
2. 如果你自己觉得别扭: 在关系里感到不舒服,想表达又张不开嘴,或者表达出来总觉得词不达意?这可能不仅仅是“回避”,还有点“矛盾型”的影子就是又想要又怕受伤害那种拉扯感。可以主动试试:
增加小互动:别想着一步到位。先从小的、安全的沟通和互动开始。
解“爱的语言”:推荐了解一下“爱的五种语言”肯定的言辞、精心的时刻、接受礼物、服务的行动、身体的接触。看看自己最能接收哪种爱意,也了解下伴侣需要哪种。这能帮你们找到更有效的连接方式。
别急着贴死标签:依恋类型不是铁板一块,它是可以流动和调整的。别用“我就是回避型,没救了”框死自己。
3. 深挖自己的“根”:这个需要点勇气和安静的时间。找个安全、放松的地方,真诚地问问自己: “我为什么习惯性地回避亲密?”“在我的成长过程中,是什么让我对依赖他人、表达脆弱感到这么恐惧甚至羞耻?”
在足够放松时相关的记忆画面可能会浮现出来——也许是父母的疏离、被拒绝的经历、被忽视的感受… 别评判,只是去看见它们。
试着去理解:“哦,原来小时候那次XXX事件,让我形成了‘表达需求是危险的’这种信念…” **理解是改变的第一步。**
如果觉得困难,寻求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是非常明智的选择。慢慢梳理这些“根”,你对待亲密关系的方式才能真的松动、调整。
最后想说:
“回避型依恋的Sub”这个组合,确实让DS之路多了一层迷雾。但看清它,本身就是一种力量。了解自己复杂的拼图,不是为了责怪过去,而是为了在当下和未来,更清醒、更主动地去经营那份你内心深处渴望的、深刻的灵魂连接。改变不易,但每一步觉察和尝试,都让你离更自在、更满足的关系更近一点